南北携手 智汇青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跨区域专利转化激活创新动能
中国晨报内蒙古讯(记者翼德 弓箭)近日,蒙浙粤跨区域专利转化对接活动圆满落幕。由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承办的“人工智能与数据产业分会场”活动成果丰硕,成功架起三地AI与数据领域的专利技术供需桥梁。这不仅为呼和浩特市引入前沿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开辟新通道,更推动了本地在数据要素确权、流通与保护方面的制度创新探索,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现场,国家知识产权局、业界权威专家及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围绕AI赋能专利转化、工业应用及多类型知识产权融合运营等议题深入碰撞智慧火花,成功促成两项重要合作签约。呼和浩特市向全国同仁展示了其作为北方数据产业增长极的蓬勃气象: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强力支撑,超算中心算力持续跃升,产业链条完备汇聚龙头,粤浙创新力量落地生根。智慧政务、交通等领域的累累应用硕果,印证了这片创新沃土的无限潜力。
此次活动,是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下,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深化区域合作的战略要求,主动出击、精准对接的生动实践。紧密契合“六个行动”中的区域合作深化行动,通过打破地域壁垒,巧妙嫁接东部沿海的创新策源能力与北疆的资源禀赋优势。同时,活动充分践行《呼和浩特市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理念,利用数字化手段保障对接流程高效运转,以实际行动服务区域发展大局,为呼和浩特市在更高层次开放合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绩取得的背后,是呼和浩特市近年来深耕知识产权沃土,厚植创新生态的坚实步履:
高价值专利培育实现突破。国家级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地方分中心落户青城,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领域开展专利预审 “精准滴灌”。通过梳理 462 家备案主体信息,联合专业机构 “一对一” 辅导 10 家重点企业,为核心技术穿上 “专利铠甲”,让创新成果既有质量又有分量。
专利转化渠道持续畅通。着力打通成果与市场“最后一公里”。搭建“产学研用金”协同体系,推动高校院所与本地企业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联合攻关;深化专利质押融资,上半年呼和浩特市办理商标权质押12件,涉及商标80件,质押金额达9640万元,为企业技术迭代、市场拓展注入“金融动能”。
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商标、专利数据,3家市级服务保护工作站深入园区企业,开展企业问需4次,发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需求问卷”280余份,组织专业培训3场。通过18场宣传活动发放资料1.5万余份,让创新者敢闯、能创、善转的生态持续优化。
从跨区域对接的“破题之举”到知识产权链条的“深耕细作”,呼和浩特市正以知识产权为创新引擎,持续深化跨区域协作,推动更多高价值专利在青城大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未来,这座城市将继续拉紧创新协作纽带,让更多专利成果从“书架”走向 “货架”,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北方数据产业高地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翼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