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球连线

铭记抗战历史 缅怀黄埔先烈 两岸抗日英烈后代共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

2025-07-10 17:59:01 来源:中国晨报新闻中心 作者:北京黄埔 钮则坚

  2025年7月8日上午,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两岸抗日英烈和黄埔抗战先辈后代,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通过追思会、默哀献花、寻找抗战馆先辈抗战足迹等方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近60人参加。

  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鲁延鸣主持追思会,回顾了佟麟阁、左权、马威龙、徐荣奎、滕久寿、朱家麟、郑廷珍、陈蕴瑜等抗日英烈的事迹。他表示,101年前,黄埔军校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培养了大量抗日将领,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88年前,七七事变在这里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迫使蒋介石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大黄埔师生团结御侮,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的贺信精神,不忘先辈遗志,牢记建会宗旨使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为促进祖国统一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黄埔2期覃异之之女,黄埔4期、抗战英烈马威龙之外甥女,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覃珊女士致辞,希望广大黄埔师生亲属、抗战将领后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讲好抗战先辈们的英勇抗战故事,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不忘先辈遗志,勇担时代重任,为强国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抗日英烈佟麟阁之长孙、黄埔洛阳分校4期熊先煜之侄佟晓冬先生回顾了七七事变时29军将士的英勇抗战历史,吟诵了祖父佟麟阁将军的绝命诗,希望勿忘国耻,勿忘先烈,不忘初心,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牢记使命,吾辈自强。

  抗日英烈、黄埔1期左权之外孙沙峰向外祖父照片敬献鲜花。表示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祖国统一尽力,完成好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使命。

  黄埔战术教官滕久寿之孙滕建松、朱家麟之孙女朱铤、郑廷珍之外孙女温笑倩、陈蕴瑜之孙女陈瑾和陈玲等在抗日英烈墙上找到了先辈的名字,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活动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保部赵迪立主任向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和李济深之女李筱松赠送了《抗战文物故事选》。

  宋时轮、李济深、黄维、郑庭笈、臧克家等40多位黄埔师生后代重新梳理了父辈抗战足迹。台湾参加过抗战的黄埔后代代表专程参加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黄埔5期何帅群、15期朱家騊和16期高世韬等抗战先辈的曾孙辈,最小的年龄只有6岁,充分体现了黄埔同学亲属对伟大抗战精神和黄埔精神的自觉传承。

  中央统战部和北京市委统战部机关干部到场指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晨报等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

编辑:周浩宇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