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湾区故事

津港携手传承黄埔精神 共促交流共圆中国梦

2025-06-19 20:10:24 来源:中国晨报(香港新闻中心) 作者:钮则坚 周浩宇

  中国晨报6月19日讯(本报记者 钮则坚 周浩宇)在习近平总书记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贺信发表一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以及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6月9日至13日,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热情邀请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一行来到天津,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交流访问之旅。

  此次交流访问,旨在加强与港澳黄埔组织的紧密联系,传承“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让香港同胞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展示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为促进津港交流合作、坚定反“独”促统、同心共圆中国梦汇聚强大力量。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暨津港黄埔同学亲属后代交流分享会”上,来自香港的黄埔军校后代亲友、在津黄埔同学及其亲属,还有特邀的北京爱国黄埔将领后代齐聚一堂。他们共同重温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精神,畅谈心得体会,分享收获感悟,共抒家国情怀。大家一致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勇担时代使命,传承好“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天下黄埔是一家”,此次相聚不仅是亲情的重逢,更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坚定守望。作为新时代的黄埔后人,要以历史文化为根基,以同学情、袍泽情、亲友情为纽带,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津港各领域交流合作,做祖国统一的有力推动者、民族复兴的坚定践行者。

  参访团一行踏上追寻红色足迹的旅程,先后参访了多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他们走进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深切缅怀周恩来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来到北洋法政学堂李大钊在津求学遗址,了解李大钊对黄埔军校创建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参观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平津战役纪念馆,重温解放战争的光辉历史。此外,他们还参观了市政协文史馆,增进对祖国大陆国体、政体的了解;参访民革市委会,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进天津博物馆、张学良故居,感受近代百年天津的历史记忆;考察海河综合提升改造工程,领略天津“九河下梢”的悠久历史与现代都市繁华的完美交融;体验民俗文化,参观芦台春地方文化博物馆、古文化街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和杨柳青年画博物馆;了解演艺文化,参访兼具岭南风格与北方四合院特色的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考察七里海湿地,漫步生态长廊,欣赏华北地区最大湿地保护区的自然之美;参访港资企业恒隆广场,了解天津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为港企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

  丰富的参访行程让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会长林际平感慨万千。作为黄埔军校首批教官林薰南的孙子,他已二十年未到天津。他称赞天津是一座气质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祖国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他强调津港要共同传承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赓续黄埔情缘,讲好黄埔故事,凝聚津港黄埔同学及其亲属的力量,架起交流合作桥梁,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周恩来总理侄外孙、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副会长沈清也表示,天津是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革命生涯的重要起点,如今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通过此次参访,他亲眼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天津的生动实践,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理想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传承和发扬,决心赓续传承黄埔精神,为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联谊会中的一位台胞理事也深有感触,他说通过参访深入了解了祖国大陆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打破了岛内制造的“信息茧房”,他将把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岛内亲友,增进彼此了解与认同,同时促进津台两地青年交流,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津台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参访期间,市委领导同志,民革市委会、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市台联党组、宁河区委统战部的主要负责同志会见了参访团成员。市台联、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全程陪同,为交流访问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编辑:周浩宇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