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英人物

棉花和孜然受损,除草剂是否为“幕后黑手”?

2025-07-23 16:39:15 来源:中国晨报 作者:--

  中国晨报(通讯员 赵霞)近日,在新疆广袤的田野间,一场关乎农作物受损因果鉴定的“农业谜题”正悄然展开,吸引了众多务农者的目光。当事人肖某经过再三考量,决定委托新疆臻冠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试图揭开其种植的棉花和孜然受损是否与邻地小麦打除草剂存在因果关系的神秘面纱。

  肖某,一位扎根疆土、辛勤劳作的种植户,今年满怀期待地在其承包地里种下了棉花和孜然,渴望能迎来一个丰收季。然而,事与愿违,今年四月底,他惊恐地发现,原本生机勃勃的棉花和孜然植株出现了大面积的异常状况。棉花叶片枯黄、萎蔫,生长势头明显减弱;孜然则呈现出植株矮小、果实发育不良等现象,这无疑给肖某的心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眼看着辛勤的汗水可能付诸东流,他心急如焚。

  在四处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线索浮出水面。肖某注意到,自家农田相邻的地块种植着小麦,而在小麦生长期间,农户曾进行过除草剂喷洒作业。这一情况让肖某心生疑虑:难道邻地喷洒的除草剂就是导致自己棉花和孜然受损的“罪魁祸首”?为了探寻真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肖某最终决定委托在农业技术领域颇具声誉的新疆臻冠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臻冠达公司)开展专业的因果关系鉴定。

  臻冠达公司收到这一委托后,高度重视,迅速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团队。他们带着专业的检测设备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奔赴现场开启了一场细致入微的“农业损害的侦探之旅”。

“专家鉴定过程:抽丝剥茧,探寻真相”

  鉴定团队抵达现场后,首先对肖某的棉花和孜然种植区域进行了全面勘查。专家们手持GPS定位仪,对受损区域进行精准定位,并绘制出详细的受损分布图。通过肉眼观察和无人机遥感技术,他们发现受损植株的分布呈现出“边缘重、中间轻”的特点,靠近小麦地的边缘区域受损最为严重,这一现象与除草剂漂移影响的特征高度吻合。随后,专家们对受损植株进行详细的症状记录:棉花叶片边缘出现灼伤状枯黄,茎秆生长点萎缩;孜然植株矮化,叶片扭曲变形。这些症状与某些除草剂(如激素类除草剂)的药害表现具有相似性,但专家们强调,单凭症状无法直接定性,必须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测验证。

  在采样环节,团队采取了“多点、多层、多类型”的策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全面性。在受损严重区、轻度受损区及未受损区分别采集棉花和孜然叶片、茎秆、根系样本,并装入无菌采样袋,避免二次污染。样本送达实验室后,多学科专家协同作战,展开一系列精密检测对土壤样本进行除草剂成分筛查。

  最终鉴定团队形成了初步结论:棉花和孜然植株中检测到了与邻地小麦喷洒的除草剂相同的成分,浓度水平与药害程度呈现相关正比;模拟实验显示,在相同除草剂作用下,棉花和孜然幼苗出现了与田间相似的症状;气象数据和漂移模型分析表明,除草剂喷洒时的风向风速有利于药剂向肖某农田漂移。综合以上证据,主鉴人赵玉江(高级农艺师)表示,肖某种植的棉花和孜然受损与旁边小麦地打除草剂、矮壮素有因果关系。

  此次鉴定工作不仅对于肖某个人来说意义重大,关乎他能否挽回经济损失,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安全以及相邻农田作物种植管理协调等诸多问题。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药的合理使用是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如何避免因农药使用不当而对周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目前,鉴定报告已提交给当事人,后续他将依据报告与相关责任方进行沟通协商。这场关于农作物受损因果关系的鉴定之旅,不仅展现了科技在农业纠纷解决中的关键作用,更彰显了科学精神对维护农民权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编辑:杨龙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