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资讯

美丽水区进行时|巨型风筝“空降”水磨沟区!鸟巢阵变身天空画廊→

2025-04-20 02:18:17 来源:中国晨报 作者:--

  千年纸鸢乘风起,天山脚下绘新章。4月19日,由水磨沟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春满丝路·鸢韵天山”山东潍坊风筝展演暨2025年水磨风筝嘉年华在水磨沟区石人子沟鸟巢阵正式启幕。古典舞的柔美、社火表演的热烈、京剧的铿锵与马术队的飒爽英姿交织成序曲,伴随“百彩烟”腾空绽放,数百只造型各异的风筝掠过蓝天,将丝路文化的千年风韵与时代活力倾注于春日长空。

  开幕式上,大型软体风筝“丝路祥云”与“章鱼”串型风筝成为焦点。前者以敦煌飞天为灵感,流云纹路与渐变色彩在风中舒展;后者由传统沙燕风筝串联而成,象征丝绸之路的绵延不绝。居民们操控的“多啦A梦”、“哈士奇”等巨型风筝盘旋云端,与策马奔腾的马术表演在地面遥相呼应,引得观众席惊叹连连。

  市民李惠芳带着孩子挤在人群中,说道:“今天本打算带孩子放风筝,没想到开幕式这么震撼!孩子学文化,大人找童趣,这才是春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活动现场,文化体验与烟火气息交织升腾。活动首次引入“国际学子放飞方阵”,来自中亚的留学生们手持绘有本国图腾的风筝,与本地非遗传承人合作扎制的“石榴籽”主题风筝同台竞艳,寓意丝路精神的薪火相传。新疆大学大二学生迪丽达尔·对山说“以前只觉得风筝是玩具,今天才发现它是穿越千年的‘空中非遗’。”她指着展板上郑和下西洋携带风筝测风的记载说道,“山东的扎制技艺、新疆的图案创意,还有国际留学生带来的异国风筝文化,这场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丝路文明从来不是单向传播,而是像风筝线一样交织成网。”

  非遗展示区内,风筝非遗传承人手指翻飞,竹篾扎骨、薄绢蒙面,一只只“沙燕”“蝴蝶”渐成雏形;隔壁展台,哈萨克族手艺人演示擀毡技艺,羊毛在指尖揉搓成毯,非遗的多元交融悄然生辉。亲子家庭聚集的“手绘风筝”区,孩子们用颜料涂抹出胡杨、雪莲与馕饼图案,稚嫩的笔触勾勒出新疆风情;健康生活区的中医推拿摊位前排起长队,艾草香气混合着后备箱集市飘来的烤肉香味,编织成独特的市井画卷。

  据悉,4月19日至20日,风筝嘉年华主活动在主会场石人子沟鸟巢阵开展;4月26日,会展吾悦广场还将作为分会场,延续风筝嘉年华的欢乐氛围。与此同时,摩界和摩界969文旅园区也同步开展文旅促消费活动。

  水磨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文物局)局长李文武说:“水磨沟区坐拥天山生态之美与多元文化底蕴,我们以‘风筝+’为纽带,串联非遗、旅游、消费与民生,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通过‘风筝经济’激活文旅消费,并以此为契机,打造‘四季文旅’品牌体系:春放纸鸢、夏办音乐节、秋庆丰收、冬玩冰雪,形成‘月月有主题、全年无淡季’的文旅矩阵,并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非遗保护、文创开发合作,为水磨沟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编辑:杨龙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