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资讯

白菜竟在冷库“热死”,急聘“农业法医”定损追责!

2025-03-22 02:25:27 来源: 作者:佚名

  中国晨报(通讯员 赵霞)“白菜入库时都是正常的,并且签订了存储合同。没想到仅仅就隔了二十天左右来查看时,堆放白菜的区域竟然已经开始流水,全部坏了·····”面粉加工厂负责人余某痛心的告诉记者。

  据了解,2024年12月,新疆某冷链物流公司冷库内传来刺鼻的腐臭味——存放的白菜在存储过程中大规模腐烂!面对堆积如山的受损蔬菜,当事人余某(新疆某面粉加工厂负责人)紧急联系新疆臻冠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委托其对存放在冷库中的白菜损害程度及经济损失进行“现场解剖式”评估!一场关乎冷链安全与责任划分的博弈正式拉开帷幕。

  该公司收到委托后,于12月26日指派三名由高级农艺师和价格鉴证师组成的鉴定组前往现场进行勘察。

  根据专家团队现场勘验调查显示,面粉加工厂存放在冷链物流公司冷库的蔬菜种类有白菜和萝卜,分别存放在单板棚内和夹心板棚内。单板棚内存放的白菜有轻微受冻,但尚未损坏;而存放在夹心板棚的白菜已被运送至冷库围墙外面的空地上,这部分白菜已严重损坏,腐烂变质,失去商品性。库房内存放的萝卜基本正常。鉴定人员在现场随机选取多个装有白菜的编织袋称重统计,平均每袋白菜的重量为30公斤左右。

  高级农艺师赵玉江告诉记者,本次评估工作鉴定组采用了市场法评估,得出最终结论:新疆某面粉加工厂在当地冷链物流公司冷库存放的180吨白菜损害程度为严重损坏,因此造成的价值损失接近290000元。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出冷链物流行业“最后一公里”的温度管理漏洞,更引发业界对农产品仓储保险机制的深入讨论。专家呼吁,亟需建立全链条温度追溯体系,避免“冷库变冷酷”的黑色幽默重演。

编辑: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