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资讯

内蒙古包头市维度发力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见实效

2025-03-04 16:10:49 来源:包头市林草局 作者:翼德 弓箭

  中国晨报内蒙古讯(记者翼德 弓箭)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在包头市劳动公园举行。包头作为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繁殖地,近年来不断加大林草生态建设力度,深入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提升。

  筑牢生态根基,厚植野生动植物栖息沃土。通过全面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大青山南坡绿化提质增效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不断优化,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种群数量显著增加。目前,包头市已发现野生脊椎动物 380 种、野生植物 696 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如大鸨、遗鸥、黑鹳、大花杓兰、发菜等;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像天鹅、白琵鹭、猞猁、革包菊、甘草等。

  创新监测防控,织密野生动植物守护网络。运用无人机监测、地面红外相机等技术手段,采取路线巡查和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做好动植物监测、调查工作。创新实行部门 “联管、联控、联防” 联席制度,包头市各级林草、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开展 “清风行动”。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不断强化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自2018年以来,过境候鸟数量从1.5万余只增长至6万余只,鸟类多样性从11目76种增加到13目93种。

  完善救护体系,凝聚野生动植物保护合力。建立“政府+民间”联护模式,推进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工作全覆盖,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主题宣传日为契机,开展观鸟、救助鸟类放飞等活动,引导全社会增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建设野生动物救护站十家,发展公益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参与人数近千人,在包头市构建起救护网络,近三年共救助野生动物1168头(只),放归857头(只),救护工作质效逐步提升。

编辑:翼德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