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报告文学│黄梅新调 奏响月山乡村振兴强音

2025-03-24 15:28:27 来源:中国晨报(香港总部) 作者:宋海明

  中国晨报3月24日讯(安徽作协 宋海明)在皖西南的土地上,怀宁县月山镇正经历着一场乡村巨变。日前,应安庆市作家协会之邀,我踏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采风。当走进复兴村联合党委辖区的复兴、大桥、向荣、广村四个山村,眼前的景象让我大为震撼。

  曾经,这里破旧、脏乱,人畜共饮一塘水,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可如今,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田野里,各色花朵肆意绽放,红的热烈,黄的灿烂,白的纯洁,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花的海洋 ,风中弥漫着馥郁的花香。山岭之上,竹木郁郁葱葱,果树排列整齐,枝叶在阳光下闪烁着生机。

  村里的房舍错落有致,墙壁粉刷一新,道路干净整洁。村民们往来其间,脸上洋溢着笑容,互相热情地打招呼,欢声笑语在村子里回荡。乡村企业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一件件产品下线,被运往全国各地。

  依山傍水的民宿独具特色,房间布置温馨,设施齐全。站在民宿的观景台上远眺,连绵的山峦、错落的田野尽收眼底,清新的空气让人陶醉。“一村一规划,一村一主题”,各个村子凭借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乡村游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与月山镇党委委员、复兴联合党委书记、全国劳模查正严交流中,我了解到背后的故事。复兴联合党委是在复兴、大桥、向荣、广村四个村党总支基础上组建起来的。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用、活动联办,通过这种模式,村与村之间打破壁垒,实现融合发展,整合资源,联动共进,构建起全新的发展格局。

  为了带领四个村近9000村民走向乡村振兴,党委班子没少下功夫。他们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深入分析各村的优势与劣势。发现向荣村山地多,便引导村民种植经济林木和特色果树;广村水资源丰富,就发展水产养殖和农家乐。对于之前废弃的荒地、旧厂房,他们也没放过,改造为农产品加工厂和乡村手工艺品作坊,变废为宝。

  如今,在复兴联合党委的带领下,月山镇的四个山村正大步向前,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未来,这里还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复兴村从荒芜到繁荣的蜕变

  在发展的浪潮里,复兴村曾是被遗忘的角落。杂草肆意占领着荒地,荒山石壳裸露,毫无生机,经济更是一穷二白,村民们守着这“没指望”的土地,日子过得紧巴巴。改变的契机出现在复兴联合党委成立后,他们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向荒山荒地宣战,喊出了“消灭荒山荒地,向土地要收入”的口号。

  说干就干!复兴村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组织村民开启漫长的治荒之路。一锄头一锄头地翻,一担一担地挑,数年如一日。终于,4700余亩的荒山荒地被整治,森林覆盖率飙升到60%以上,绿色重新占领这片土地。

  手里有了“资源”,怎么转化为“资产”?复兴村成立村级复兴经济联合社,整合山场、农田、耕地进行流转。先是在90亩山场种上蓝莓和经果林,收获了第一桶金后,又流转五个村民组100多亩山场荒地,扩大蓝莓种植规模。为把产业做精,村里争取来50万元“培强扶优”财政配套资金,全部投到蓝莓产业一期,还请来专家现场指导,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

  在经营模式上,复兴村探索出“党支部 + 经济联合社 + 基地 + 农户”的路子,让村民参与进来。利用胡屋、巴山、老屋组260余亩退宅还耕土地,和怀宁县盛联种植合作社合作,采取“参股合作、收益分红、流转佣工”方式,每年给村集体增收6万多元。不仅如此,村里大力发展蓝莓、无花果、瓜蒌、黄茶等特色产业,配套农家乐、乡村民宿、观光农业,让游客能来、能玩、能住。

  在“三变”改革中,395户1482人成了股东,每年都能拿到分红。和东山特色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发展“绿色经济”,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钱包越来越鼓。

  农旅融合是复兴村的又一发展妙招。和武汉农科院合作,引进“降糖”优质大米种植技术,流转的山场荒地种上紫薯和茶树,实现增产增收。“绿色”招商也成果显著,以商招商、以乡情招商,吸引返乡创业者,先后引进梅山新型材料、安泰公司、北正炒货等数家生产制造业及文旅企业,投资近20亿元。同时整改壮大本村20余家企业,把村集体场地折算成股金入股,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

  付出就有回报,复兴联合党委书记查正严荣获全国劳模,复兴村也收获多项荣誉:安徽省第二批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复兴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走出一条从穷到富、从荒芜到繁荣的发展之路 ,未来,复兴村也将在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大步向前。

  大桥村文化为翼的经济腾飞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里,月山镇复兴联合党委为大桥村探出一条独特发展路——“昔时桥头看戏,今日桥头看景”。

  黄梅戏《夫妻观灯》里那句“我家住在大桥头,姓名叫做王小六……”让大桥头这个古老村庄声名远扬。戏中故事像磁石,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前来探寻大桥头和王小六的渊源。复兴联合党委抓住这一文化亮点,深挖大桥村历史。专家查阅安庆府志、怀宁县志等资料,证实此地不仅是黄梅戏经典剧本的故事发生地,还是古时潜山、岳西、太湖等地通往安庆的交通要道。

  有了文化根基,复兴联合党委行动起来。申报非遗文化时,积极筹集资金,按修旧如旧原则修缮古桥河流,打造成非遗景点。同时,建起王小六黄梅戏舞台、豆腐坊等景观,还修通公路,将周边9个自然村串联。基础设施完善后,大桥村成了热门打卡地,每日游客成百上千。农旅火了后,村里顺势推出王小六豆制品品牌,把文化流量转化为经济收益。

  大桥村还有独特区位优势,毗邻月山镇火车站,G206国道拓宽后交通更便利。村里瞅准商机,大力招商引资。几年间,安徽恒凯建材有限公司、叶晨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先后入驻投产。利用原水泥厂80多亩闲置建设用地,成功引进4家新材料企业,大桥工业集聚区规模逐步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飞速发展,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赚钱。从文化挖掘到旅游开发,再到工业集聚,大桥村走出一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充满希望 。

  向荣村的蜕变之路

  在安庆,有个向荣村。它的西北部,黄梅山静静伫立。这山可不简单,和戏剧的缘分能追溯到很久之前。翻开清康熙年间的安庆府志,能看到阮自华的记载。他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当过福建邵武知府,1630年辞官后来到黄梅山定居。在这儿,他一头扎进戏曲剧本的创作里,还找了一帮伶人唱曲。附近村民听着这曲调新鲜,称它为黄梅调,也叫怀腔,后来阮自华被尊称为“皖江戏剧鼻祖”。

  向荣村的地形,丘陵浅山占了不少。西北是黄梅山为主峰的山脉,东南则是水田和旱地。村里矿产资源丰富,石煤和石英石储量可观。早些年,因为矿产资源监管有漏洞,私挖滥采的情况时有发生。漫山遍野都是挖矿的人,机器声嘈杂,山林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好在政府及时出手整治,关停了违规作业,管控起来。慢慢地,村里的环境好了,天变蓝了,水也变清了。

  环境好了,可经济发展还得跟上。复兴联合党委瞅准向荣村的情况,决定主打农业生态发展。给村里送来技术,扶持科技种植,生态水果、水稻、蔬菜等农产品种得越来越好。不仅如此,还帮着兴办农产品生态园和深加工企业。

  村里还有不少历史文物古迹、戏剧文化遗迹呢。党委又想出一招,把这些和现代农业文旅结合起来,搞起乡村游。每到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走进村子体验农事,了解戏剧文化。农家乐的生意也跟着火了起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村里的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的钱包也鼓起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广村村红土生金助产业兴乡

  安庆市的广村村,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村内的广村小学已伫立100多年,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学子。这里还是安庆市第一任地委书记杨兆成烈士的故乡,先烈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在广村村人的心中传承。

  复兴联合党委瞅准了广村村的红色资源,决心把这里打造成红色旅游村。他们对战争年代遗留的遗迹进行保护和修复,曾经破败的旧址焕然一新。如今,每天都有不少周边的人慕名而来,穿梭在这些遗迹间,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位前来参观的老大爷感慨地说:“带孙子来看看,让他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广村村地处月山镇西南,与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和本县洪铺乡接壤,山林、水田、旱地、水面资源丰富,石灰石、林业、矿产储量可观。依托这些优势,广村村大力发展农业及果林种植与养殖产业。村里种起了菊花,办起了金丝黄菊加工企业,还开辟了100余亩紫薯种植地,配套建起紫薯加工企业。加工好的金丝黄菊茶和紫薯食品系列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周边省市。村民老张笑着说:“以前守着这些地,只能勉强糊口,现在跟着村里搞加工,收入翻了几番。”

  月山镇党委宣传委员朱敏丽在陪同采风时介绍,复兴联合党委带领辖区四个村的村民走在乡村振兴路上,一心建设和美乡村。他们现在想得最多的是,怎么让来观光旅游的人玩得好、住得舒服、吃得满意。“只有把游客的心留住,村子才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朱敏丽说道。他们计划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引入特色民宿,开发更多有本地特色的美食,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广村村正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更富足、更美好的未来迈进。

编辑:周浩宇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