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浑河滩,如今瓜果篮——内蒙古清水河县致力打造全区一流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清水河县地处黄河中上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最南端,东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忻州市偏关县接壤;西濒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依古力半几河,与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相毗邻。县域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辖4镇4乡和1个经济开发区,户籍人口13.98万人,常住人口7.67万人,耕地面积92.6万亩,林地面积149万亩,平均海拔1373.6米,年平均气温7.6度、降水量418.2毫米,无霜期146天左右,属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旱作雨养农业县。黄河流经清水河县65公里,其一二级支流浑河、杨家川、清水河、古勒半几河等河流流经境内;全县森林覆盖率18.96%,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清水河县已历经12个年头头,自2012年开始发展设施大棚种植产业,先后建成厚墙体日光温室、塑料拱棚等801栋1234.5亩,种植葡萄、樱桃、豆角、香瓜、西红柿、草莓等10多个品种。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温室大棚设施老化、生产模式落后,作物品质和产量都大幅下降,空棚率一度高达80%以上。2022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伴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农牧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聚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发挥独特生态、气候、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强特色、提质量、延链条、创品牌、拓市场、兴产业”的设施农业发展思路,实施了浑河滩智能温室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全区一流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走出一条以“现代智慧设施种植”为引领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道路。
拆旧换新,坚持高标准建设。为进一步提升设施大棚的硬件水平、技术配套应用率及温室生产性能,县委政府决定拆除现有废弃闲置和技术水平落后大棚,高标准打造全区一流水平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确保技术水平二十年不落后。项目总投资1.9亿元,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建设智能日光温室1891亩174栋,温室结构为全落地式热镀锌钢结构大棚,阳光玫瑰葡萄为东西采光、蓝莓为坐北朝南,宽24米,长150—200米,棚内种植面积由过去的600亩增加至1156亩,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步配套建设数字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包含标准化种植管理系统、病虫害分析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视频监控应用系统、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产品溯源等六大系统。主要呈现4大亮点:①实现园区一张图大数据可视化。通过对园区的实地摸查,对大棚内空气、土壤墒情九要素、病虫害的全维度生长数据的监测、采集、分析,最终输出大数据一张图,为管理员日常种植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②实现生产管理标准化。农技专家通过平台远程指导管理员按照标准化生产标准科学种植,葡萄增产5%-20%,葡萄每颗重量均在13克以上,糖度在18度以上。③实现远程控制自动化。基于水肥一体化系统,以5G技术对区域内的灌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管理员可根据实时气象环境监测和视频监控,通过手机即可实现远程管护,定时精准灌溉,人工成本降低50%、节水10%-35%,减肥10%-30%。④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化。建立葡萄、蓝莓品质溯源系统,实现选种、种植、收获等全过程可视化智能信息采集管理,消费者只需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线上查询档案,保障生产品质。
筑巢引凤,推进高水平管理。按照“政府+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申请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债券资金、设施补贴资金,由县属国有公司——中清公司建设运营,将散置于农户、合作社、民营企业、村集体的土地统一流转回来,统一建设现代化智能温室,保证园区产权、资产集中稳定。同步引进嘉仕(江苏)农业科技公司,签订二十年长期承包合同,为园区提供高质量生产经营、技术指导、加工销售服务,保证生产管理和资金技术投入的长期稳定。种植生产方面:嘉仕公司在承租设施种植生产基地基础上,还联合中清公司流转周边林果基地,引进欧李、味王李子、西梅等优良新品种,改造提升标准化基地5万亩,打造数字化果蔬种植产业园。加工销售方面:采取“政府投资建设、企业承租经营”模式,投资6亿元规划建设果品加工厂,项目占地103亩,配套国外最先进的一次性灭菌加工设备,建成国际、国内一流的智能果蔬加工生产线,主要生产速冻水果、水果浆、果酱、果茸、果饮等精深加工产品,为伊利、蒙牛等乳企业及烘焙企业提供一次性灭菌的果酱产品,年加工处理鲜果15.3万吨,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科技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立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日照充足、温差较大、土壤无污染等优势,与中国农业大学积极合作,在种植全周期进行新技术的引进和培育,引进种植“阳光玫瑰”葡萄、蓝莓、羊肚菌特色果蔬,指导建立现代化“阳光玫瑰”葡萄+羊肚菌特色立体套种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管理制度等,阳光玫瑰”葡萄采取高架稀植栽培,在11月份到来年4月份葡萄休眠期在架下完成羊肚菌种植、采收,有效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收益,实现种植品种多元化、设施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了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其中,“阳光玫瑰”葡萄是杂交选育而成的黄绿色大粒晚熟葡萄品种,具有香气浓、口感好、价值感高、耐储运等优势,是我国鲜食葡萄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品种;蓝莓(L11)个头大、硬度好、口感偏甜、酸味小,适宜运输;金阳羊肚菌(6号、9号)是杂交驯化品种,是一种珍稀的名贵食用菌,营养价值高,喜阴、适宜低温栽培,市场前景广阔。园区预计年产优质葡萄210万斤、蓝莓144万斤、羊肚菌35万斤,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葡萄、蓝莓错季上市,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示范引领,促进农文旅融合。依托浑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在建设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园时,注重园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园区建设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同时,按照“农业+”发展思路,集聚周边的高茂泉田园会客厅、杂粮文化展示馆、陶艺馆、易鸣谷智慧田园综合体、当阳桥水库、林果基地等优质自然景观、休闲庄园和人文体验,形成“一轴三片区多节点”的农文旅发展新格局,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集智慧生态农业展示、农业观光、体验、研学于一体的浑河滩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
联农带农方面,通过流转土地型联结模式带农增收,中清公司流转周边土地3000余亩,年流转费用165万元,惠及农户329户。通过务工就业型联结模式带农增收,基地预计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万人次,年务工总收入1000余万元;果蔬加工厂预计每年可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等就业岗位1200余人,其中所需生产工人1000个,人均年收入可达3.5万元,年务工总收入可达3500万元。通过“企业+农户”型联结模式带农增收,园区生产经营稳定后,将探索企业将生产经营分包到农户,每户承包1-2个智能温室,企业提供种源、技术、加工、销售等支撑,农户负责日常生产经营,采取基本工资+产量提成模式,充分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预计户均收入每年达20万元以上。
作者:呼和浩特市植保植检中心 张丽平
编辑: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