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中国

走进张季纯故居,追寻红色记忆

2025-01-08 09:38:13 来源:中国晨报山西 作者:关晓云 元家龙

  中国晨报山西阳城消息,1月7日,阳城县关工委主任李国平一行与北留镇关工委主任成朝松等走进了北留镇大树村——阳城县最早的共产党员张季纯的故居,开启了一段追根溯源、理清思路的红色之旅。

  冬日的寒风未能阻挡大家探寻的热情,在大树村村委会议室里,村支部书记王浩热情地介绍着大树村的情况。他简要地描绘了大树村的村容村貌等基本村情,分享了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成果。而在介绍张季纯时,王浩书记的话语中更是充满了敬意。他着重讲述了张季纯这位革命先驱的生平事迹,让大家对这位杰出人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后,负责收集整理张季纯资料的耄耋老人、“五老”宣讲员周兴祥,用他那充满激情的话语,将大家带入了张季纯的传奇人生。周兴祥老人详细介绍了发现张季纯这个历史传奇人物的经过,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周兴祥老人说,张季纯不仅是山西乃至全国戏剧文化界的著名作家,更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命运的同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而自己之所以要集中精力收集、挖掘、整理张季纯的红色故事,是因为他深知这些故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能让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真正了解张季纯的戏剧人生,就必须深入一线走访。在张季纯的故居中,大家凝视着那陈旧的墙壁、古朴的家具,仿佛能看到他当年在此奋笔疾书、构思创作的身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的理想与信念,见证了他为革命事业和文化事业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此次走进张季纯的故居,让阳城县关工委的同志们深受触动。他们深刻认识到,张季纯的精神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以张季纯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镇关工委的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县、镇关工委的成员们认真聆听着关于大树村和“五老”周兴祥的发言,他们为传承和弘扬张季纯文化所付出的努力令人动容。

  大家一致认为,大树村和“五老”周兴祥近年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挖掘、宣传张季纯身上,这一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且极具意义的。张季纯,这位在阳城乃至山西都堪称独一无二的历史戏剧文化界传奇人物,身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红色基因。他的故事、作品以及精神,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回顾张季纯的一生,他在戏剧文化领域的成就熠熠生辉。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心声。他的诗词充满力量,戏剧片段扣人心弦,每一个创作都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正因如此,对他的挖掘、整理和宣传报道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张季纯,熟悉他的故事,学唱他的戏剧片段,朗诵他的诗词,能够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阳城县关工委主任李国平在会上郑重表示,近期将与北留镇党委政府、县文旅集团进行协调、沟通,共同联手,大力支持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要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形成强大的合力。北留镇党委政府将发挥其组织协调的优势,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县文旅集团则能利用其资源和平台,推动张季纯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会后,县、镇关工委一行和王浩、周兴祥等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同参观了张季纯的故居。这座故居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屋内的陈设简单而古朴,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张季纯曾经的生活点滴。每一件物品、每一张照片,都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张季纯的人格魅力和艺术追求。

  此次参观不仅是对张季纯的缅怀和致敬,更是为未来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张季纯。他的一生,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戏剧,充满了激情与奋斗,为中国的文艺事业书写了璀璨的篇章。

  张季纯早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1932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心怀正义与理想,毅然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以戏剧为武器,为社会的进步发声。

  1935年,张季纯担任山西西北剧社社长,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引领着剧社的发展,为当地的文艺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毫不犹豫地投身于上海救亡演剧二队,用精彩的演出鼓舞着民众的抗日斗志。

  1941年,张季纯奔赴延安,成为鲁艺教员和西北文工团团长。在这片革命的土地上,他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为培养文艺人才、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同时,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积极参与边区的文化建设,为丰富边区人民的精神生活贡献了力量。

  1946年,张季纯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为艺术献身的信念。他的创作生涯始于1925年,此后笔耕不辍,佳作频出。195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作品涵盖了独幕剧剧本集《塞外的狂涛》《卫生针》,短诗集《太行山》,秧歌剧剧本《保卫和平》,剧本《保卫卢沟桥》(合作),四幕剧《醒来吧》等。

  建国后,张季纯在文艺领域的贡献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视。他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局长,北京市文化局局长等重要职务。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他还担任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西北文联、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为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促进文艺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季纯的一生,是与中国革命和文艺事业紧密相连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为时代呐喊,为人民歌唱。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心声。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文艺道路上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而努力奋斗。
 (独家文稿严禁复制、转载、转发)
(图拍/元家龙  撰文/关晓云)

编辑:关晓云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