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先铭将军遗物捐赠南京鸡鸣寺 感念善缘情深
中国晨报香港2月8日电(本报记者 程晓兰)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让人铭记,总有一些善举让人感动。近日,钮先铭将军的后人——中国晨报社社长兼发行人钮则坚将其父生前数件珍贵遗物捐赠给南京鸡鸣寺,以此表达对鸡鸣寺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深深感激。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硝烟四起,时任军校教导总队工兵团副团长的钮先铭,在南京失守后,为躲避日军的追捕,误打误撞地逃入了鸡鸣寺的下院——永清寺。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寺内的和尚不仅为他剃发更衣,还赐予他法名“二觉”,让他在鸡鸣寺内以假和尚的身份隐匿长达八个月之久(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30日)。在这段期间,钮先铭亲眼目睹了日军以重机枪残酷扫射,至少两万余名无辜南京百姓的悲惨景象,心中悲愤难平。
1938年八月初,在鸡鸣寺主持守志法师及师兄二空的协助下,钮先铭终于逃离南京,并在武汉重新归建部队,继续投身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他深知,自己能够九死一生,全靠鸡鸣寺众僧的大德与善行。
如今,钮先铭将军的后人秉承父志,将铜鎏金观音佛像一尊、桥耳三足香炉一鼎、《古鸡鸣寺》一枚、著作《释迦牟尼新传》,以及黄埔三期后人戴澄东部长的书法作品《鸡鸣古寺 佛佑人安》和黄埔十七期后人胡建国的书法作品《鸡鸣古寺诵功德 还俗凡尘缘未了》等珍贵遗物捐赠给鸡鸣寺,以表达对鸡鸣寺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
除了偿还父亲生前遗愿外,钮先铭将军的后人更期待能够借助鸡鸣寺这一千年古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影响力,为两岸文教交流开启更为广泛的领域,甚至将这一文化交流推向全球文创产业,让鸡鸣寺的历史与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据悉,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重编《还俗记下的鸡鸣寺240天》一书即将发行,该书将详细记载钮先铭将军在鸡鸣寺隐匿期间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与鸡鸣寺众僧之间的深厚情谊。中国晨报社社长兼发行人钮则坚也为此事撰写了专文,表达了对这一善举的高度赞赏与期待。
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历史,感念鸡鸣寺的善缘,期待两岸文教交流更加繁荣昌盛,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编辑:周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