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球连线

烽火照征程 今朝话传承:黄埔亲属热议百年黄埔启新篇

2025-01-14 00:46:13 来源:中国晨报(香港总部) 作者:黄埔军校同学会

  中国晨报1月14日讯(黄埔军校同学会)1月13日,黄埔军校同学会举办在京理事及黄埔亲属新春茶话会。理事亲属代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畅谈感想,展望新年,表示在纪念黄埔百年的新起点上,要不忘先辈遗志,勇担时代重任,开启共促祖国统一新的历史征程。


李明发言

  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黄埔军校1期生李树森之外孙女李明谈到自己的黄埔情缘时表示,回首第一次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活动已近十载,由此开启了我过去从未想过的人生中的一片新领域。最初的懵懂和忐忑很快就消散了,唯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共同心愿。通过黄埔情缘,使我获得了许多跨越年龄,跨越两岸和海内外,跨越职业的真挚新友情。

  回首即将过去的龙年,李明说:“我们一起经历了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和同学会成立40周年的喜悦,不仅感受到了来自党和国家的巨大鼓舞、支持和殷切的期望,也感受到了来自民众、媒体对黄埔军校和爱国、革命的黄埔先辈们的倾情赞誉。这一年的两岸关系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尽管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十分猖獗,无耻地迫害打压支持统一的力量,但他们挡不住两岸黄埔人的交流互动,挡不住中华民族的血脉认同。”

  她表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我们要以黄埔先辈为榜样,坚定地促进祖国的完全统一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丘智贤发言

  黄埔军校21期生丘德新之子、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表示,两岸黄埔是一家,情感与联系无法分割。今年又逢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八十周年,回想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时,两岸举行纪念的场景,仍是历历在目,而特别在当下,台湾光复的时代意义更为重大。

  谈及台湾青年对抗战历史并不了解,他认为是因为过往十年间,台湾修改教科书课纲,导致许多台湾青年对于抗战的历史与精神并不清楚,甚至理解有误,未来更当运用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方不愧对抗战牺牲官兵与受难同胞。


陈正烈发言

  2024年,在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积极贡献。对此,黄埔军校4期生陈毅安之孙,火箭军退役少将陈正烈表示,这不仅是对黄埔军校及其同学会工作的高度评价,更是对我们广大黄埔家属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

  “黄埔精神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它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作为黄埔亲属,我们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这份精神,将其发扬光大。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陈正烈说。


陈昊苏(左)发言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共产党委员会书记陈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即席作诗一首,表达此刻的心情:百年黄埔树丰碑,民族振兴大愿随。抗战威名从北伐,金戈铁马挟风雷。沟通两岸天人赞,繁盛八方前后追。华夏春秋新史页,九州万里凯歌回。

编辑:周浩宇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