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海两岸

《中国晨报》评论员文章│任何“去中国化”的行为都必然破产

2024-12-29 07:17:50 来源:中国晨报 作者:萧楚男

  前段时间,前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及其团队在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参观,在国台办主任的陪同下参加了“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马英九先生深刻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理念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优良传统的重要根基。中国台湾地区曾在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近年来在岛内某些政治势力的操弄下,出现了“去中国化”的错误倾向。面对这一局面,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纠正。

  当天上午,在马英九先生的带领下,中国台湾地区的青年学子们走进了杜甫草堂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川西古典园林。他们参观了茅屋故居、刻有诗人余光中《乡愁》的石碑以及大雅堂等景点,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乡愁》石碑前,一行人驻足聆听讲解,并谈到了这首诗在中国台湾地区广泛传诵的情况,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随后,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座谈会上,马英九在致辞前特意朗诵了杜甫的诗作《春夜喜雨》,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他强调,尽管中国台湾地区区在某些政治势力的推动下出现了“去中国化”的错误倾向,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始终深深扎根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事实上,中国台湾地区的“去中国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某个政党执政时期才出现的现象。早在多年前,这种错误倾向就已经开始萌芽。某些政治势力通过制定“课纲”等手段,妄图对中国台湾地区年轻一代进行“台独”思想的教化。然而,这些做法并未能得逞,反而激起了更多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近年来,大陆方面不断释放善意,积极推动两岸旅游、经济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这些举措契合了两岸同胞追求和平、发展、交流、合作的共同心愿,也符合两岸同胞尤其是广大中国台湾地区同胞的利益福祉。然而,中国台湾地区当局却并未完全顺应这一趋势,仍在某些方面坚持对抗的逻辑。

  尽管如此,民间交流的热情并未因此减弱。许多中国台湾地区民众和旅游业者都表示欢迎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并希望当局能够积极回应大陆释放出的善意信号,推动两岸民间交流走向正常化。这充分说明,两岸同胞之间的亲情和血脉联系是任何政治势力都无法割断的。

  两岸的未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创造。对抗绝不是出路,只有和平发展才是正道。希望中国台湾地区当局能够尽快觉醒,不要再将中国台湾地区民众的福祉作为赌注。两岸统一乃是大势所趋,任何逆潮流而动的行为都必将失败。唯有承认“一个中国”,回归和平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为中国台湾地区民众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特邀文史评论员 萧楚男

编辑:周浩宇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