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海两岸

台海评论·坚听则言:评马英九先生三访大陆

2024-12-23 22:56:34 来源:中国晨报 作者:钮则坚

  中国晨报社社长 钮则坚 自发中国香港

  “一回生、二回熟”,马英九先生此次回大陆已是“梅开三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陆人民的老朋友了。在哈尔滨市那摄氏零下45度的极寒天气中,近日迎来了这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贵宾。自2023年3月之后,这是马英九先生第三次访问大陆。

图片来源网络

  以国台办主任宋涛为首,携同六位省级台办主任,共同为马英九先生举行了高规格的欢迎仪式。大陆民众的热情让这位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几乎从未见过雪的台湾学子忘却了刺骨的寒冷,深切感受到了祖国人民的热忱与欢迎。

  马英九基金会再次率领大九学堂学生访问大陆,然而此行的新闻热度在中国台湾地区却已被其他议题所覆盖。马英九作为中国台湾地区卸任的前领导人,前两次访问如同“小马哥”式的旋风,人事时地物皆恰到好处。特别是在疫情肆虐后的封控期间,以及两岸关系紧绷的背景下,马英九这样的政治人物无疑为两岸兵凶战危的关系带来了降温的效果,甚至推动了青少年学子之间的互访交流,这符合中国台湾地区民众的期待。

  然而,自中国台湾地区新任领导人赖清德上任后,他借司法途径解决异己,包括深绿的台南光电案、小英派系的桃园土地开发案以及第三势力白色力量柯文哲案等。再加上“朝小野大”的议会格局,所谓的“立法院”中蓝白联盟对抗XX当局,针对不合理的预算案以及备受争议的“大法官”人事案等,多次予以否决,导致议会殿堂之上三方大打出手的丑态频现。

  与此同时,羁押已超过百日的柯文哲在年底前即将面临检察官的调查。面对冗长的法律诉讼,他深知大势已去,决定辞去党主席一职,为中国台湾岛内政坛掀起了轩然大波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马英九此次大陆之行的新闻被遮盖,不再是头条热点。

  马英九先生以前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的身份,三次访问大陆,我认为他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两岸学生互动参访的安排,对于任何一位爱国人士或团体来说都不难胜任。而马英九先生则应该将视角放得更远,以两岸避战为目标,破釜沉舟,甩掉身上的包袱。他甚至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团结各界,登高一呼,自成一格,八方响应,以致力和平统一大业为志向,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做秀”。

  马英九先生是一位优雅的君子,为官清廉,做人谦逊,但他缺乏大开大放的政治魄力。或许有人会觉得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应该体谅他还是国民党党员的身份,还在享受当局的礼遇。但无论如何,做总比不做好。我承认“做比说难”,但一次次墨守成规的陈腔旧调,确实解决不了两岸之间的实质问题。

  马英九先生是秘书型性格的政治人物,在岛内政治民调中总是敬陪末座。年轻人、中年人、台湾人、外省人多数都不待见他。根本原因在于他没有坚定的立场,不与人为善,缺乏政治人物必备的“圆融”。他既是爱惜羽毛的“孤鸟”,便只能孤军奋战。

  马英九先生赴大陆祭祖、巡礼抗战遗址、缅怀英烈,对两岸和平安定做出的努力,确实值得掌声。然而,他穿梭两岸却反遭岛内民众谩骂,这种委屈我作为旁观者也是深有体会。

  然而时势造英雄,马英九先生应该不拘小节,为两岸交流创造新意。如果他只是为了刷存在感,寻找一处更璀璨的舞台,那么不用多久,两岸民众就会因此感到失望。这不仅辜负了和平统一的期望,也辜负了那些坚定支持和平统一的同胞们!

  作者钮则坚:1957年出生於中国台湾台北,就读台湾世界新闻大学广播电视科、美国旧金山市立大学商业管理学系,曾在《旧金山商报》任職,中国近代文史工作者,目前担任《中国晨报》社长兼发行人。

编辑:周浩宇

免责声明:本报/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和中国晨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不代表中国晨报融媒体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如转载本报/网图文稿件,须注明“来源:中国晨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中国晨报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中国晨报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晨报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晨报微信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664-3367 承印人、出版人:中国晨报社编辑部 许可注册证号:NO 3239849

主管:中国晨报报业集团 主办:中国晨报社新媒体中心


二维码